编者按:2024年巴黎奥运会进入开幕倒计时。从报名1924年那届巴黎奥运会开始外包美工,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逐梦之路,并生动展现或隐匿在各个层面。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百年奥运的广东印记”专题报道,通过对历史的深度挖掘,讲述这一百年来,奥运赛场内外不为人知的广东人和广东缘分。 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是东道主展现自身文化与综合国力的重要舞台。这一全球瞩目的文艺盛典,也留下了无数经典画面和难忘瞬间。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之后,2022年冬季奥运会再度花落北京,北京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 这两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广东制造”从未缺席。从《画卷》之舞、“冰雪五环”到深圳“飘雪”奇观,来自广东的文艺创作者和科技企业,以其才华和实力,为奥运精神增添了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的南粤色彩。即将开幕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也有广东企业的身影。 几日前与奥运圣火一同闪耀巴黎夜空的1100架无人机,均来自深圳一家科技公司,该公司曾参与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无人机表演。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很荣幸为这场盛会贡献光和热,这也是中国科技力量展现在世界舞台的有力方式。” 《画卷》舞出中式山水 在“鸟巢”的巨大舞台上,一幅巨型卷轴向两边展开,露出居中的空白“画芯”;十余位黑衣舞者随兴起舞,同时在画纸上留下真实的墨迹,最后竟组成了一幅包含日月、山、水、云纹等元素的中国画——还记得吗?这个舞蹈名为《画卷》,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开场节目。 当时,这支承载着国际前沿视野、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现代舞作品,让国人耳目一新,也让海外观众刮目相看。短短数分钟的演绎,却足以成为奥运文艺演出史上的恒久经典。 少有人知的是,《画卷》这个节目与广东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其编导沈伟及共创者侯莹,均是从广东开始接触现代舞,曾于不同时期活跃在广州水荫横路的黑匣子剧场,面向市民观众演出。 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是中国现代舞专业教育的起点。 1987年9月,中国第一个现代舞大专班在广州开学。全班20名学生中,有首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一等奖得主金星、已取得北京舞蹈学院教职的王玫,也有后来在电视剧《粉红女郎》中饰演“何茹男”的张延等人。 沈伟原本是湖南省湘剧院的武生演员,得知广州开办现代舞班的消息,便毅然抛弃自己的“铁饭碗”,南下广州求学。时任广东舞蹈学校校长的杨美琦,将这位青年接纳为插班生,而他也很快展现出自己的舞蹈才华和创作天赋。 两年后,沈伟与这班同学一起,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支专业现代舞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前身)。 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沈伟动情地说,在广州求学、演出的这段经历,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1995年,他辞别广州赴美留学,逐渐在纽约这个“现代舞擂台”上站稳脚跟。 比沈伟晚生几年的侯莹,从小学习古典舞,1994年加入了广东实验现代舞团,重塑自己的舞蹈观念。她告诉南都记者:“在广东现代舞团的那些年,是我舞蹈艺术的一个巨大、丰厚的基石。” 1996年,她创作演出的《夜叉》获得白俄罗斯现代舞金奖,又于2001年获亚洲文化基金支持,也从广州走向了世界舞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建组筹备时,沈伟已经建立了独属于自己的舞蹈艺术体系,《声希》《天梯》《春之祭》等力作,相继在欧美国家引发轰动。 彼时的侯莹,在跟沈伟工作的同时,也在纽约开始发展,创办了“视野舞蹈剧场”。得知奥运会的需要,她随沈伟很快投入到了这个现代舞节目的研发之中,并专程回国,在全国顶尖的舞蹈院团中选拔舞者,加以指导和培训。 近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侯莹回溯起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奥运记忆:“当我知道北京奥组委愿意用这种现代艺术的方式做一个开幕作品的时候,既惊讶,又欣喜。但是这种舞蹈语言,要怎么用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呢?我不确定。” “记得当时沈伟拿出一张纸给我看,我不知道这张纸是张艺谋画的,还是哪位导演画的——上面有三道河水,两座简笔画的山,旁边还有一个没画满的圈,应该是太阳或者月亮。然后沈伟就说,‘我们要做这个’。我的第一反应是外包美工,原来这么简单,像随笔一样的?” 但她很快便意识到,这道“考题”一点也不容易。 稍早之前,沈伟在纽约编创了《链接转换》。这个作品要求舞者以手脚贮墨,在画纸上留下连贯的轨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很欣赏这一形式,但提出,希望将舞者随机“绘制”的线条,改为更具象的山水等元素。 这个改动带来的是编舞上的极大调整。换言之,他们需要试验出合适的动作序列,让地面留下的痕迹能够精准地构成这幅“山水”图形。 外包美工“记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试验不同的舞蹈素材。先是穿上黑色的裙子,给裙摆撒上油墨,然后拖行、摆动,看能否在地面留下长长的墨迹,感觉好像比较难;后面又尝试了第二个方案,在手、脚等部位蘸上墨汁,在地面上画。最后《画卷》就采用了这一种。” 解决了“如何留痕”的问题,更大的技术难点在于“如何作画”。 侯莹对南都记者介绍,原本沈伟在《链接转换》中尝试“移动绘画”,并不是为了形成图案,而是想探索身体运动,对舞者来说,已经极具挑战性。 而这个为奥运创作的新节目,不仅动作要连绵不断,还必须在地面上留下连贯的痕迹,有些部分简直“没有办法完成”。试想,一位舞者在“鸟巢”的巨型舞台上,怎么可能画出一条横亘的“长河”、从头到尾不截断呢? 最终,他们在沈伟原作中精炼出了一些现代舞的动作概念,而舞者的完成方式,在侯莹看来更近于中国舞。 她说,“《画卷》虽然是现代舞,但呈现出来的并不是纯现代的身体运动方式,我反而觉得蛮古典的。可能也正是这样,才让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觉得非常新奇。” “五环破冰”震撼世界 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14年后,2022年2月,北京又迎来了冬季奥运会。 这次开幕式上,体现了更多的科技与环保元素。 在主火炬点燃环节,奥运五环“破冰”升空,与大雪花、鸽子灯交相辉映,最后,“微火”出人意料地成为冬奥主火炬。整个过程给人以纯净、空灵的艺术感受。 其中,让世界瞩目的“冰雪五环”,从研发到制作,都由一家低调的广东企业完成。 7月16日,南都记者走进了雷曼光电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康硕展电子有限公司。其研发团队共有40余人,却坐拥86项专利技术,具有LED创意显示行业的顶尖实力。 雷曼·康硕展营销总监虎天斌,向南都记者展示了冬奥“冰雪五环”的部分样品——原来,“鸟巢”上空看似轻盈的五环,实则尺寸巨大,全长有19米,高8.75米,重量约为3吨。 近距离可以看到,一层PC材质的磨砂外壳包裹着立体LED显示屏模组,安装在铝合金材质的桁架上,其内部的空腔还集纳了供电电池和播控设备。“冰雕”的剔透质地、微妙的色泽变化,并非通过传统灯带来实现,而是在定制的异形显示屏上播放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视频。 虎天斌向南都记者介绍:“当时张艺谋导演提出,五环要有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之前他们试验过很多材料和方法,一直不太满意。而我们的LED显示屏,能实现点对点的受控外包美工,网店装修不仅显示精度和色彩还原度能达到要求,还可以控制亮度,更加灵活地适配场馆周围的环境光。” 2021年,雷曼·康硕展幸运地被北京奥组委选中,成为“冰雪五环”的供应商,并立即按照对方的需求,开始了一系列科技攻关。 张艺谋导演团队从视觉角度出发,希望不要有任何多余的“线”出现在五环外,包括但不限于承重线、电缆线、信号传输线。要实现这个构想,就相当于把冰雪五环打造成一个巨大的独立装置,像手机一样自带电池,通过无线信号与外界实现连通。 五环的颜色变化,是提前设置好的视频节目,但开始、切换、停止等指令,必须在现场实时传输控制。如果用WiFi怕有干扰,一般的无线电又不够稳定,最后确定的方案是用速传电台,采用RS485协议,在433MHz至490MHz频段传输;在五环端也内置一个系统,按照指定的频段接收无线控制信号。 长达数小时的文艺演出,不能插线供电,那就只能采用蓄电池。与此同时,承重吊绳还必须尽量纤细、隐形,反过来又限制了电池的重量。最终,研发团队采用了航天科技集团电池方案,冰雪五环上搭载的,是火箭、飞船的“同款”电池。 虎天斌说,从打样到成品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了研发团队的无数次推敲、验证。 解决了显性的技术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他们还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关,只能一点点调整克服。比如从深圳生产的成品运到北京交付,显示屏绝对不能发生形变,否则不同的LED模块之间就会产生缝隙,看上去就是一道黑线。 为了尽可能轻量化,他们还给面板做了镂空处理,甚至“里面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是用秤称过的”。中后期,还曾为“五环之间的遮挡关系”伤透脑筋,“因为每一块LED屏幕要播放不同的视频,那么环与环之间重叠的部分,是显示你的、还是显示我的?这也是一个难题。”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现场,雷曼·康硕展有一支队伍在鸟巢现场提供技术支持,留守深圳的同事们则聚集在公司展厅的高清大屏幕前实时观看。 整个过程中,冰雪五环一直高亮,plan B全部没有启用,甚至五环上的14万个灯点,“一个灯都没死”,完美实现了导演团队的期望。 一个“无线”的冰雪五环,首次在重大国际舞台投入使用,不仅仅是“极简美学”的体现,更宣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自信。 当然,这些都是后知后觉。“当时那种状态,不容我们去想太多,只想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后来团队成员才意识到,他们为冬奥开幕式而展开的一系列技术攻关,也推动了整个LED创意显示行业的跨越。 无人机“飘雪”送祝福 回看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同样令人难忘的,还有“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其中,“惊蛰”选用了无人机编队平地升空的镜头,用硬核科技表现“春雷响,万物长”的唯美意境,堪称经典创意。 而在“十城联动”热场环节,从未落雪的深圳迎来2022架无人机,幻化出了一场漫天雪舞,并组成冬奥会的巨型Logo、3D版“冰墩墩”和“雪容融”,一夜之间全网刷屏。 这两段无人机表演,均由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执行。在低碳理念的指引下,无人机编队代替传统烟花秀,点亮了冬奥会的开幕之夜,亦是无人机视频成像技术在世界上首次使用。 高巨创新研发执行总监胡斯衔向南都记者介绍,早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筹备初期,公司就深入参与了无人机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2022年1月21日,开幕式热场环节的表演内容正式敲定,此时距离2月4日正式演出仅剩半个月,而无人机的飞行动作需要提前编写舞步程序,从策划到编程,通常需要一周左右,任务重大且时间紧迫。 接到冬奥表演的需求之后,策划团队立刻展开了多轮头脑风暴,很快确定,以冬奥吉祥物和“深圳下雪”的奇观作为切入点,舞步设计团队、现场执行团队和拍摄团队全员待命,随时配合调整。 此次冬奥会的热场表演一共投入了2022架无人机,随着机群数量的增加,控制难度也成倍递增。为此,高巨创新采用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策略,以减轻数据处理量过大的问题。而且,即使有一台系统发生故障,都不会影响飞行表演拍摄的全局。 除了机群规模,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无人机表演,还要攻克“连续3D动态变换”这一最大难题。 为了更好地营造冬奥的冰雪氛围,每一片小雪花都是3D立体效果,更不用说在夜空中缓缓走来的巨型“冰墩墩”和“雪容融”了。相较于简单的平面图形,这样的3D表演,对无人机集群控制稳定性、复杂环境通信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还要在电池续航、机身外观等方面持续优化。 每架无人机的运动轨迹,都要经过精准计算、反复测试。 胡斯衔说,“在设计阶段,我们团队人员会将文字、图像等表演内容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制作出来,然后用软件通过算法为上千架无人机生成单独的飞行轨迹;进入模拟飞行阶段后,软件会为每架飞机逐一加载飞行路线,让无人机群在模拟环境中表演,验证此前规划路线是否可执行,并预演真实飞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纠正改良,避免撞机。” 据他介绍,高巨创新的无人机全面采用了RTK定位技术,借助我国自主建设运行的北斗系统,控制精度可达厘米级。结合四重安全机制,可以确保现场表演“绝对安全”。 这种自信心,来自中国无人机编队表演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而高巨创新更是全球唯一能够提供多旋翼室内、多旋翼室外、固定翼混合编队表演服务和量产化无人机编队套装产品销售的公司。 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截至2024年3月,公司已销售8万台用于编队表演的无人机,成功策划了2万余场无人机表演,足迹遍布海内外500多个城市,占据该领域全球市场七成以上份额。 即将举行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也有这家广东企业的身影。 今年4月底,由高巨创新生产的800架无人机,在法国马赛带来了巴黎奥运会的首场预热表演,吸引了众多当地市民及游客观看。这场无人机表演依次在空中呈现了奥运火炬、帆船、橄榄树等元素,还结合了600米的烟花燃放,让整体效果更为丰富和立体。 数日前,当地时间7月14日,奥运圣火抵达巴黎,当晚又举行了一场无人机与烟花表演秀,参与表演的1100架无人机同样来自高巨创新。 胡斯衔告诉南都记者,7月14日是法国国庆节,而今年又是巴黎的奥运年,这场演出用无人机挂载冷烟花,在埃菲尔铁塔的上空燃放,也是作为“奥运首映礼”。 “我们很荣幸为这场盛会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这也是中国科技力量展现在世界舞台的有力方式。”他说。 接下来,高巨创新的无人机编队还将“驻扎”在凡尔赛宫演出,直至巴黎奥运会闭幕。 “百年奥运的广东印记”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张倩寒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外包美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联系方式:451255985@qq.com,进行删除。 |